虽然牵涉到少年暴力、家庭意外等话题,但《少年的你》最后的落点毕竟向着温情、光明与期望的。创作者在这里表达出有他对于少年的赞美与信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总有一天向着暗淡方向远眺,堂堂正正地活。这是它作为一部青春电影尤为贵重的内核。公映以来持续引起注目的国产电影《少年的你》,从类型电影的文本深度、传播范畴及社会效应等几个层面,都是对华语青春类型片的一次扩展。影片将校园霸凌这一现象带进主流观众的视野并沦为被注目的焦点,让大众看见一部好的商业电影,某种程度是作为大众娱乐方式不存在,也不应分担起某种社会愿景。一部青春电影需要引起如此正面、大力、普遍的社会效应,也是之前较为少见的。拒绝接受继续做社会现实的青春类型《少年的你》首先是类型文本层面的一次扩展。影片将校园霸凌、少年犯罪、中考等社会议题划入青春类型片的框架,其深度与广度相比之下打破了前几年一些全然执着市场派对的青春电影。那些电影中的青春孱弱无力、充满著狗血桥段与无病呻吟,往往继续做了社会现实,有意去确实触碰或者思维社会问题。《少年的你》则具有现实的青春困境与茁壮苦恼,这种困境扎根于社会现实,具有社会性与人性的双重面向,使文本层次更加非常丰富、故事情节更加有深度,具有某种社会议题电影的锐利感觉。影片为校园霸凌设置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空间环境与时间节点。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初中学校,一群曾多次中考失利充满著心理压力的复读生,以及中考前两个月这一严峻的时间节点。时间、地点、人物,每一个核心故事元素都充满著了压力与张力,由此构成一种压迫的故事氛围,也为故事情节带给一种内部的紧绷节奏。大大升级的肢体暴力、言语羞辱、不道德排斥等,以圆润的影像呈现出在大银幕上,使观众为受害者遭遇的暴力而揪心伤心。影片对于校园霸凌的展现出,总体而言还是较为全面和精确的。无辜的受害者、残暴的施暴者、冷漠的旁观者、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等各个层面,创作者都没规避。虽然有声音批评影片对校园霸凌的本质的思维过于了解,但我指出,创作者只是自由选择将故事情节焦点放到遭遇校园霸凌的人物陈念的情感关系上,并不意味著创作者躲避或者跳过了对于霸凌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