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10月23日电 (记者 杨勇)23日,以“市场导向、增进流通、创意升级、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兔业委员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十二届中国兔业大会在四川江油大剧院揭幕,来自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际友人和全国兔业产业链上的专家教授及兔产业大亨们云集江油,为兔业发展建言献策。会上,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与中国兔业协会会长罗东、专家窦如海、副秘书长王雪莲分别不作了以《中国兔业的发展与未来》《中国兔产业的国际化机遇和挑战》《中俄年产5000吨兔肉合作项目进展与发展前景》《兔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探究》为题的交流讲话,一场不折不扣的中国兔业发展高峰论坛也早已冲破。“近几年来,兔业规模化发展显著减缓。”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讲解说道,目前,虽然国内基础母兔200-500只的规模沦为发展的主体和主流,但是,1000只以上的规模型兔场明显增加。一些有实力的养兔企业,早已不单单是一个养兔企业,而是以兔产业居多线的产、特、售、并育,甚至跨行业经营的集团。“兔业早已沦为人们接纳的大产业,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早已月启动,中国的兔业步入了最差的历史机遇。”据理解,世界獭兔皮年需求量在1亿张左右,供不应求,獭兔产业发展前景辽阔。